深层心理学:街头广告笑话一则
播客  >  情感
播放:28
弹幕:0
投食:0
喜欢:1
发布于:2021-03-30 00:29

简介:


我们应该如何捕捉“眼前出现的蛊惑现象”,向大众讲解“其深处的真实模型”呢?


本节目从一笑话讲起,示范一门“照妖镜式说话法”,可将负能量转化到正方向上。



————正片:


标题1《深层心理学:街头广告笑话一则》


B:某日行在马路上,有则广告写到:“无论你是有钱人、穷人、知识分子、蓝领工人、年轻人、中年人、谦虚的人、顾家的人……都需要工作。找工作可以到XX平台”。


A:这类文案逻辑挺有意思。我们如果将它稍稍变通一下,就可以改成:“无论你是肥佬、痩佬、高佬、矮仔、癫佬、傻佬、核突佬、大只佬……只要你是佬,都要吃饭。点外卖请到XX平台”


B:上面这两句文案都能让人产生“结尾大兜弯”的美感,我们今期节目就为大家剖析一下这类的念头迷阵,以及如何把这门技术用在正方向上。


2、


B:首先它的第一招称为“点相”。比如某一天老师在班里通知大家:“下课之后,体重超标的、体育不及格的、俯卧撑未够50下的、今早迟到的,统统到操场集中”,当老师这么说的时候,同学们就会在听的过程中,将上述角色在大脑中快速代入,看看自己和这个特征是否匹配。


A:而如果这种“点相”的先入氛围是“为了表彰”,受众们就会因“在唱单中出现与自身相关的特征”而感到温暖和认同。比如当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你见到前方的广告牌上写着“顾家的男人”,这时就很容易将自己代入到广告角色中。


B:建立起代入感后,人们就会继续关心“这个角色”在剧本中的接下来的际遇。比如当你接下来读到的这句是“刚才所说的这些人,都要工作”(或者“我不管你是什么佬,只要你是佬,都要吃饭”),当你听到后面这句的时候,代入者就会有“洞见自身根本”的恍然大悟感。


3、


A:为什么说会有“洞见自身根本”的恍然大悟感呢?因为这时咱们是“通过一个固定视角,来理顺了前面所罗列出的一大堆混沌概念”,这时受众们就可以发现:前面啰啰嗦嗦地列出的这么一大堆角色名称,实际只要通过一个根本用词(比方“所有人”或“所有佬”)就可以为其概括出根本。但咱们在前面还是要啰嗦地“逐个点相”,这是为了让某些受众先产生代入感,当产生了代入感之后,才会对随后出现这个根本概括(即大家“都要工作”或“都要吃饭”)产生相应思考或共鸣。


B:引发思考后,会产生两种可能结果,一种是“唏嘘与认同”,比如此时你内心可能会觉得“的确没错,只要是人、上述这堆人(尤其是像我这么优秀的人),哪能不工作呢?谁能不吃饭呢?”,于是就会产生共鸣与信任,继而就会有兴趣去阅读接下来的句子。


A:而第二种可能结果就是“质疑、割裂、跳脱”。比如有些人内心可能会觉得“难道我一定要工作吗?难道我不可以创业吗?难道我不可以是富二代吗”等等,当他这么想时,随后再读到第三句,就会猛然发现“哦,原来只不过是个广告创意而已”,而放下辩论的欲望。


4、


B:借上面的这类模型,我们可以总结出(亦即我们本期节目的实用心得就是):凡事可以先通过“点相”的方式来引流。引来关注之后,就可以通过“撞墙”的方式(揭示更根本的诉求、使用更本质的名称)来对受众进行分流。对于所分流出的非目标受众(不能与话题共鸣的人群),就可以借助“这只不过是个广告创意”这类自我介绍,消除对方的辩论欲望(怨恨)。


A:这招如何用在正方向上?比如老爸教孩子的时候可以这样说:“历史上成功的人,无论是成吉思汗、还是爱因斯坦、无论是李白杜甫、乃至当代首富,他们都是对梦想很专注的。如果你想今后做事更专注和有成就,就先从认真写好眼前这个字开始……(就先从认真吃好这碗饭开始……、就先从认真做好这篇作业开始……)”


B:我们本期节目所示范的这种:能随时随地观察出身边的“迷局与笑点”,讲解其深层的根本模型,再举例说明如何将其用在正方向上,的这类即兴笑话创作法,可以比喻为:



《栋笃艺术:照妖镜法》

2021.03.29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