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03: 吹糖的艺术:世界千变万化,糖人握于手间
播客  >  知识
播放:1
弹幕:0
投食:0
喜欢:0
发布于:2024-09-27 00:58
标签: 人文艺术

【引言】

“拨浪鼓儿风车转,琉璃咯嘣吹糖人。”挑着担子的小贩走街串巷,嘴里吆喝着的是那个年代最质朴的童年回忆。当象征着物质文明的高楼大厦林立在都市中时,小贩被困在钢铁森林中,无法再歌唱他们的时代。但是我们知道,精神文明的高楼大厦永远不应该坍塌。

“做到握住糖时忘掉天忘掉地,眼中心中只有糖。”模具和机器是当下商业化吹糖人所使用的不可忽视的两种工具,但是总有人保留对艺术最淳朴的热爱与探索精神。马青旺用纯粹方式和最澎湃的热情数十年如一日地索着吹糖人的艺术边界。26年的孜孜不倦换来的是无需使用模具就能制作出十二生肖糖人的炉火纯青。在他的手中,糖人是他对这个世界想象的具象化。

艺术,拔地而起。在接地气的艺术家手中,我们能看到精神文明大厦建造过程中的每一块砖瓦。为了探讨原始的艺术冲动、不屈的艺术品格,这一期我们邀请了来自河北的吹糖大师马青旺,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艺术世界。

【嘉宾介绍】

马青旺,来自河北的吹糖大师,他不仅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糖人吹塑大师、省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更是中华濒危奇迹表演艺术团的濒危绝技艺术家。马青旺老师从17岁开始学艺,至今已有数十年的吹糖经验,他的技艺精湛绝伦,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及各省市电视台进行表演,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时间线】

01:33 嘴吹手捏,26年做十二生肖

03:31 “忘掉天忘掉地,心中只有糖。”

05:17 坚守非遗文化,坚持原生态艺术

06:49 与时俱进,突破传统中华民族吹糖技艺

07:53 把吹糖人非遗文化带到全国各地

10:34 格言分享:“相信自己就能做得好。”

【听到的艺术】

● 吹糖人:吹糖人是旧时北京的一个行业,北京话为“吹糖人儿”,中国民间手工艺品之一。小贩们肩挑挑子走街串巷,挑子一头是一个带架的长方柜,柜子下面有一个半圆形开口木圆笼,里面有一个小炭炉,炉上的一个大勺里放满了糖稀(是麦芽糖溶化所得)。据传,吹糖人儿祖师爷是明朝宰相刘伯温。吹糖人是一种流传已久的民间技艺,起源于明朝,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我国众多民间技艺中占有一席之地。2008年6月7日,吹糖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糖稀:是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是制作吹糖人儿的主要原料,成本虽低,然而利薄,所以有“吹糖人儿的盖大楼——熬着吧”一语,也道出了昔日民间艺人生活的艰苦。

● 吹糖人步骤:

1.将饴糖加热到适温时,揪下一团,揉成圆球,用食指沾上少量淀粉压一个深坑,收紧外口,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的细度时,猛地折断糖棒,此时,糖棒犹如细管,立即用嘴吹气造型。整个操作过程必须经过苦练,手法要准确、造型要简洁生动。

2.关键技术在吹和捏的功夫上。先将一小块饴糖放在手心压扁,然后握起拳头,用另一只手的手指从手心穿过,把糖块堆成管状,再把管的最上端咬掉后就可以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