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 我们从未“中产”过
播客  >  知识
播放:3
弹幕:0
投食:0
喜欢:0
发布于:2024-04-15 12:40
标签:

【本期介绍】

近年来,社交媒体上刮起了一阵阵以“中产”为命题对象的造词运动。从生活方式上的“Citywalk”、“老钱风”,到直戳阶层焦虑的“中产防坠落指南”、“中产消亡史”等等,中产的喜怒哀乐似乎覆盖了我们的许多议程,但究竟什么是中产,又很难说清。

根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7月,在中国,25-40岁之间、身处三线及以上城市、线上消费能力1,000元及以上、线上消费意愿为中、高的新中产人群规模已经达到2.45亿。

然而,人们对于中产的定义无法像数据这般明确。你一定经历过这样的场景:看上去像“中产”的朋友,总会先否认自己是中产。这个词所蕴含的模糊性与流动性,恰恰映射了中间状态的转瞬即逝: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有所维持。

什么是中产?不同国情下的中产又有何分别?中国人对于“中产”概念的日常使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其意涵又有哪些变化?以中产为根基的橄榄型社会想象,是美好的愿景,还是永远无法实现的泡影?

带着这些问题,本期「问题青年」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的黄剑波教授,以最新出版的《我们从未中产过》一书为契机,一起对“中产”追根溯源。

【本期问题青年】

黄剑波,人类学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

郝汉,文化记者,节目策划人

阳少,青年志编辑

【收听指北】

03:30 “中产”这个概念是怎样产生的?

10:11 “中产”其实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快速财富积累阶段的特殊阶层,这种特殊性在今天反而被遮蔽了,人们觉得有一种普遍性,仿佛人人皆可中产。

14:08 为何现代人的物质生活越丰裕,精神却愈发疲惫与焦虑?

18:31 在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的背景下,中国中产更多是在挣“养老钱”和“救命钱”

22:32 越是在强调“个人奋斗”和“升级打怪”的社会,个体越容易感到焦虑与孤独,因此也更需要社群和彼此的关照。

32:45 “明天会更好”是一种未经审视的线性时间观。在发展受阻的时候,个体需要寻找多元的时间观。

40:55 如何平衡意义感和安全感?

51:58 跑步、健身与中产的自我管理。

【本期音乐】

French Movie Waltz-Relivka

我说我只有你了 你说那样好可怜-雾江月

【后期制作】竹官

【Logo设计】Sam

【关于我们】

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你还可以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我们的节目,或者在微信公众号「问题青年Wonderers」/「青年志Youthology」、微博 @青年志Youthology 关注我们,与我们取得联系。

如果感兴趣与我们互动,欢迎添加小助手「olo鸡」的微信:qingnianzhi04,加入我们的读者群。